連載五十三 | “源牌自控”為中國樓控夢想而來
2021-12-24
“源牌自控”對中信大廈空調系統負總責
就在中信大廈的外部框架以穩定的速度深掘地下、又探向天空之際,與機電有關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。業內人深知,要讓樓宇真正變成舒適又節能的智慧生態,一個靠譜且智能的暖通控制系統,就是關鍵之一。
因此,中信大廈的業主也面臨著一個熟悉的問題:這個控制著能耗巨頭的智能系統,究竟是該用PLC,還是DDC呢?
一切用實力說話。為此,他們開展了一場針對中信大廈暖通系統的深化設計技術競賽。與普通招標不一樣的是,這次深化設計競賽不僅是想要確定一個具體的方案或是一個產品。它的目的,是通過較全面的考驗,準確地考察各公司的設計水平和綜合實力,從而選出一個實力突出的系統集成商。跟珠江城業主相似的是,中信和業也給了PLC和DDC同樣的機會。
2014年8月底,源牌接到了這個任務,開始了深化設計的工作。源牌的主要任務有兩項:一個是設計圖紙的呈現,一個是配合設計院落實深化設計。
當時同時參與競賽的單位還有好幾家,源牌在其中顯得有些不同。究其原因,是因為源牌從自控理念到所啟用的產品,都與其他競賽單位差別很大。當其他幾家單位還在沿用傳統的DDC產品,源牌就把PLC大膽地寫進了深化設計方案。結果顯而易見,針對中信大廈巨大的體量, 以PLC為控制器的整個控制系統是最優的。這種領先的優勢,也讓源牌在整個競賽的評選中,位列第一。
與此同時,中信大廈的外圍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,樓體如一棵生機勃勃的新竹,節節攀高。對于愈發宏偉博大的中信大廈來說,經過設計競賽,PLC與DDC之爭,其答案已是不言而喻。大廈的控制點總體量已經來到了驚人的10萬級,沒有什么現成的DDC能夠在有限的編程空間施展身手;與之對比,能編寫更多復雜邏輯、能呈現更多控制策略的PLC自然不存在任何能力上限的問題。無法實現復雜的控制策略是一個原因,速度太慢則是放棄DDC的另外一個原因。難以想象的是,在當今網絡飛速發展的情況下,DDC的內部通信速度居然只有70KB,與此同時PLC的帶寬卻達到了100MB,甚至1000MB,是DDC的千倍之多。
想象一下,如果管理者要在界面上調回一個數據,用PLC只需要1~2秒——就像源牌在杭州平安金融中心所實現的秒級突破那樣,而DDC卻需要五六分鐘、甚至幾個小時。這就是PLC為工業而生的天然優勢。工業上要追求同步性,就必然對精度和速度提出高要求。PLC的飛速,肉眼難及,CPU發射的指令和動作的執行幾乎是同步的,而DDC的物理條件決定了它永遠沒有這樣的可能。
如此一來,要在兩者之間二選一,業主還會有猶豫么?
在全面比較PLC與DDC樓控的各自優劣后,中信和業確定選擇PLC來設計中信大廈的控制系統。
把PLC和DDC做樓宇控制的優劣做了比較后,用PLC做控制系統正式確定下來。但用什么樣的PLC來做,也就是用哪個品牌的PLC來做, 還要再做論證,再對比。
是選西門子、施耐德還是GE,還要對這三個品牌做一個比較,來一場競賽……